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三下乡特辑|聆听历史回响,阔步崭新篇章

时间:2024-07-14 22:28:27 关注:
三下乡特辑|聆听历史回响,阔步崭新篇章
       两校联动共习红军文化,坝芒群山再现红岩光芒。7月12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寻绎青年之志,助力乡韵坝芒”乡村振兴促进团与四川外国语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两校联动、校地结合共同参观学习坝芒村红军文化遗址。
(图为两队成员出发前在坝芒村党群服务中心合影 潘桢玥摄)
共习红军文化
       寻访红色圣地,探忆峥嵘岁月。两支实践团在坝芒讲解员田丽艳的陪同下,沿红军步道参观学习坝芒村倒马坎战斗纪念碑、红军洞、倒马坎战壕遗址、红军墓等红军文化遗址。
 
(图为两队成员前往步道 潘桢玥摄)
(图为红色景点路标 潘桢玥摄)
       据讲解员田丽艳介绍,倒马坎是贵州至秀山的咽喉要道,为阻止红军从贵州甘龙进入秀山县境,秀山民防头子杨卓之拼凑1000余人的“剿共精选队”,在长约40里的山坡险道上,挖战壕、修工事、筑碉堡,构筑防线,号称“万里长城”。1934年8月30日拂晓,贺龙亲自策划,由红七师师长卢冬生率领700余人兵分两路包抄倒马坎,占领倒马坎左翼制高点和右侧最高峰,对倒马坎形成钳形攻势,将守敌打得落花流水。
(图为讲解员向两队成员讲解倒马坎故事 潘桢玥摄)
     倒马坎战斗是黔东特区根据地著名的三大战斗之一。打通了贵州至秀山的通道,为红三军进军秀山开辟新苏区扫除了障碍。
(图为讲解员向两校学生介绍红三军红七师两个红军战士牺牲于此的历史 潘桢玥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培养一茬茬、一代代合格的红军传人。”坝芒村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实践团将利用好这些红色文化,峥嵘岁月探求时代新声。
(图为两队成员合影 潘桢玥摄)
再现红岩光芒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寻绎青年之志,助力乡韵坝芒”乡村振兴促进团与四川外国语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顺利开展“探讨红军文化和红岩精神”交流会。
(图为两队成员对红岩精神与红军故事的交流会 潘桢玥摄)
       两校实践团成员代表畅谈参观坝芒红色景点后的心得体会,并从军民鱼水情、传承革命火种、探寻红岩精神三个方面,进一步探寻红军文化与红岩精神的交融并进。
  
(图为两队成员交流过程 潘桢玥摄)
“寻绎青年之志,助力乡韵坝芒”实践团成员代表分享到,学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前往白公馆、渣滓洞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这为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提质增效。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代表向四川外国语大学“三下乡”实践团介绍学校特色文创产品“红岩徽章”,该徽章融入了红色的象征意义,力求将红岩革命的精神内涵传承和发扬。实践团成员表示,将始终赓续红色血脉,持续顺应时代发展方向,争做新时代的淘金者。
四川外国语大学“三下乡”实践团成员代表围绕革命历史、红军文化的起源和精神遗产、红岩精神与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展现出来的共鸣价值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大力倡导“智”的观念,积极培养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并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局面。
四川外国语大学外派驻村书记黄光辉对两校联合开展的探讨红军文化和红岩精神的实践活动表示肯定,并希望本次活动能够将红军文化与红岩精神发扬光大,碰撞出新的火花。
寻红色记忆,筑青春之梦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寻绎青年之志,助力乡韵坝芒”乡村振兴促进团与四川外国语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结合红军文化,赓续红岩精神。积极探寻坝芒红军文化与红岩精神的共通点。精神的积淀仍旧耀眼,历史的馈赠永不消磨,时间长河中凝聚起的红色力量,会随新时代青年一起向阳生长,在新的奋进岁月里焕发出新的光芒。
 
作者:大学生之声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