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炽火照匠心,铁画续传承

时间:2024-07-18 11:50:01 关注:
2024年7月1日,来自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传承铁韵,匠心筑梦”芜湖铁画非遗调研团的志愿者们,开启了他们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走进芜湖赭山铁画博物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旨在让青年学子深入了解和体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铁画技艺。
铁画,一种源于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工艺,它以金属为载体,通过熔炼、锻打、雕刻等复杂工序,将艺术家的创意与匠心独运完美结合,创造出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杰作。每一幅铁画作品,都仿佛是一段历史的缩影,讲述着那些关于勇气、智慧与美的传说。在这个芜湖赭山铁画博物馆里,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气息与文化韵味,为铁画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
芜湖的梅雨季,像是一首缠绵悱恻的诗,悄无声息地在天地间流淌。在这座承载着千年铁画工艺与文化底蕴的殿堂里,怀揣着敬仰之心的志愿者们,悄无声息地步入了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博物馆的入口,是一座精致的拱门,两侧石狮威严矗立,仿佛守护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与每一份记忆。踏入馆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霉味,那是岁月沉淀的味道,让人不禁放慢了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展览区,一件件以铁为笔,以火为墨,将刚与柔、力与美巧妙融合的艺术品犹如凝固的诗篇,静静地躺在展台上,每一幅作品都在诉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有的描绘着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有的刻画出黄山松石的雄浑壮阔,更有那细腻入微的人物肖像,仿佛穿越时空,与观者进行着无言的对话。每一道线条,每一个转折,都透露着匠人的智慧与情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志愿者们驻足于每一件作品前,眼中闪烁着好奇与赞叹,仿佛试图捕捉那一瞬间灵感与技艺碰撞的火花。他们轻声讨论着每一幅作品的技艺与内涵,声音中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展厅中的迎客松作品生动地再现了黄山迎客松那独特而壮丽的姿态,仿佛在向每一位参观者展开双臂,热情欢迎。
图中陈列着的各件展品,小巧而精致,告诉我们铁画不知能存放在博物馆里,还可以摆放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作为一个个历史印记,铁画记录了时代变迁与英雄事迹,图中的长征故事就让志愿者久久驻足。
在博物馆的演示车间,实践团队目睹了铁画艺人制作铁画的全过程。艺人们运用敲、打、焊、磨等技艺,将铁丝打造成各种造型。在火花飞溅中,一块块铁片逐渐呈现出艺术的轮廓。他们的心,随着铁锤的每一次落下而跳动,感受到了铁画背后那份不易察觉的温度与情感。其中,实践团队有幸与资深铁画艺人凌晓华进行了深入交流。凌师傅从事铁画制作已有40余年,他见证了铁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在与实践团队交流过程中,凌师傅分享了他的创作心得和对铁画未来的展望。“我做铁画做到今天,还远远达不到精通,只能称得上是小有成效。”他表示,铁画艺术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没有年轻人可以坚持学下来这门技艺,微薄的收入,复杂的知识,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都是击退年轻人的原因。40年的时间,他依旧只是一个铁画“工匠”,只有到了国家真正壮大起来,人民生活绝对富足的时候,才会有越来越多的铁画爱好者参与其中,愿意花费50年、60年的时间学习铁画,成就一个又一个铁画“艺术家”。其中一名志愿者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说到:“虽然现在愿意投身铁画学习的年轻人不多,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人被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所吸引,重新发现它的魅力。”他的话语,如同窗外连绵的雨,虽细腻而柔和,却蕴藏着不容忽视的力量。在他们看来,每一次的观摩,每一次的交流,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呼唤,是对年轻一代的一次邀请。尽管道路漫长且充满挑战,但他们从未放弃,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爱,手中有艺,文化的种子终将在年轻的心田生根发芽。
铁画工匠的工作,不知是一场对金属的驯服与创造,还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活动临近尾声,走过最后一幅艺术作品,博物馆内弥漫的沉思氛围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志愿者们脸上的释然与满足。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团队成员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积极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宋欣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传承铁韵,匠心筑梦”芜湖铁画非遗调研团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