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7日至7月19日,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生涯彩虹桥实践团前往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对乡村产业、文化、组织、生态、人才、数字化乡村等方面展开针对性实地调研。实践团在当地农业局黄主任和张帅老师的带领下,实地调研考察了花桥镇粮油基地高产稻田、农耕文化展示馆、水产良繁中心、花桥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文化大礼堂、研学基地等地,旨在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深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学习总结先进案例和成功经验,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实践团在花桥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合影
7月17日下午,实践团深入田野,来到了花桥镇的粮油基地,团队成员在黄主任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基地的运作模式。黄主任详细介绍了基地的稻油轮种制度,以及全程机械化的种植方式,包括种子的选择、耕作、收割,以及无人机的飞防作业。花桥镇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提升了土地利用,并通过使当地村民参与到补苗、除虫等种植等相关工作中以工代赈,一方面提高了村民收入,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为守住习总书记强调的粮食安全红线做出了一定贡献。
黄主任带领实践团实地调研花桥镇粮油基地
黄主任还提到,花桥镇充分进行了产旅融合,基地在下半年种植了万亩油菜,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油菜花节,吸引了数十万游客前来打卡。并且这里也是广安市20万亩的优质粮油基地的核心区域,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都是其主要销向地。黄主任还对花桥镇在智能产业建设方面的探索经验进行了深入介绍,也提出了产业园建设质量、项目资金和乡村老龄化等方面的问题,并以花桥镇“95后”优秀共青团员宋辉为例建议同学们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探索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新道路。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花桥镇农耕文化展示馆,馆内展示了蒋氏木雕、蛋雕等花桥镇地方特色传统工艺品和花桥镇的农耕历史文化,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变迁。在这里,实践团了解到花桥镇的农耕产业变革历史和文旅产业建设情况,并进一步对花桥镇的农产品相关产业制品销售路径和方式展开调研。实践团还访问了水产良繁中心,当地水产负责人向团队成员鱼卵的孵化、鱼苗的喂养以及成活率的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鱼苗的培育过程,并对鲈鱼的脱壳喂养、环境控制、饲料转换、智能化管理以及销售路径等细节进行深入讲解,让实践团充分了解了花桥镇通过进行水产产业升级等方式提高村民收入和促进乡村振兴做出的努力。
黄主任为实践团讲解花桥镇的农耕文化
实践团与黄主任在花桥镇农耕文化展示馆合影
水产良繁中心负责人为实践团讲解水产技术应用
7月18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了花桥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张帅老师向团队成员展示了干燥3机、荷马粮机、插秧机、多用拖拉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并介绍了这些机械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的作用。他提到,现代化机械及数字化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帮助是十分显著的,花桥镇因此实现收、运、烘干一条线,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天气因素对农事的影响,并且数字化技术在育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和村民收入。
张帅老师为实践团讲解花桥镇智能技术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此外,实践团还走访了文化大礼堂和研学基地,调研了当地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的努力。在文化大礼堂,团队成员了解到村联合组织正在探索让村民入股分红的模式,以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在研学基地,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未来这里将与广安的各个学校合作,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农耕文化,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同时,调研团在此与张帅老师展开深入访谈,张帅提到,乡村振兴的关键不仅是村镇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将这些落实到村民身上,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调研团的同学们也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关注国家政策的关键点,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担负起历史赋予新时代青年人的光荣使命。
实践团参访花桥镇文化礼堂
实践团与花桥镇农业局张帅老师进行访谈
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不仅深入了解了花桥镇的农业发展现状,还实地调研了新兴基础在乡村产业应用的成效与问题。通过与当地居民和农业专家的交流,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为探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的研究和建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管科学院生涯彩虹桥实践团 记者:孙选尧
拍摄:速佳欣、张易杨、李湘、廖雪欢、许欣、李彦松
2024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