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技艺,感受非遗魅力
岁月泼墨,缀下繁花,时序轮转,丹心永固,孕育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深蕴博远,恰如地下清泉,汨汨涌动,生生不息。
7月6日实践队首站来到泰宁尚书第,感悟诗中的青砖黛瓦,雕龙画栋。尚书第作为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第,是泰宁县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筑群。走进尚书第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贯通五幢主体建筑的甬道。一条条石铺砌的甬路,衔接着各个院落,形似一把长梯,寓意“步步登高”。墙及门洞均以坚石砌就,高巍深长,左右参差,交错有致,平实中显出几分威严,行走在其间,让人有一种肃然感。通过参观,听讲和采访,全体成员对明代建筑的主要特征、孝道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李春烨的传奇一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尚书第那条古厝街上,我们参观非遗文化博物苑,品味泰宁当地的文化习俗,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体验了一把上青棕编,见证了惟妙惟肖的鱼子灯,这些经过历史岁月长河洗涤留下的珍宝,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上青棕编 杨文丹提供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尚书第附近的梅林戏传承中心,沉浸式体验梅林戏。厚厚的戏服下,是传承人十年如一日的汗水;灵动的身姿,是传承人精彩纷呈的演绎。泰宁的梅林戏,是中原文化与闽越古文化结合的艺术标本。其唱腔优美,行当齐全,唱做念打的表演模式深受观众喜爱。大家通过现场观看并亲身体验了解梅林戏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故事,深切地领略到非遗传统戏曲深厚的人文底蕴与艺术价值
图为实践队员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梅林戏 杨文丹提供
牢记领袖嘱托,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7月7日下午,实践队前往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泰宁红军街。在土地革命时期,主力红军于1931年6月至1933年7月曾三次“解放泰宁,挥师东进”,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指挥战斗。实践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朱德、周恩来同志旧居和英勇东方军主题陈列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深刻体会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勇于斗争的崇高精神。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周恩来同志旧居 林轩毅提供
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997年4月10日,习近平同志(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深入泰宁县上清溪考察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工作。在上清溪,流传着一条“幸福鲤鱼”的故事,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深牵挂,实践队员们跟随者讲解员走进泰宁上青乡崇际村参观幸福鲤鱼馆,深入了解崇际村牢记领袖嘱托,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农文旅”结合提升乡村旅游,绘就美丽乡村崭新画卷的发展和变化。
图为实践队员向参观幸福鲤鱼馆何灵倩/提供
后续,实践队员们还将再接再厉,以调研报告、红色泰宁文创产品设计、相关短视频制作推广等形式,及时将实践内容转化为可落地的实践成果,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图为实践队大合照 罗小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