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化学学科特色科普教育,共建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时间:2023-04-18 关注:
为传播化学与药学院的化学学科特色,推进学院化学科普基地建设,强化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科研兴趣,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4月14日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团队在指导老师黄海红的带队下,赴青岛青山路小学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开展化学科普宣传活动,团队成员郑美湘、程鑫、高丽颖参与活动。
前期筹备阶段,黄海红老师就本次科普宣传活动的实践目的、教学规划以及预期效果等多方面多次与青岛青山路小学进行对接与洽谈,实践队员郑美湘向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社团联合会递交本次社会实践的社团媒体发布内容审核表、活动审批表和策划书并获批准。实践队始终践行“传播化学魅力,展现化药风采”的宗旨,面向中小学生群体以讲授化学知识、动手化学实验、调动学习兴趣为导向,进行“三步走”,开展社会实践。
中期进行阶段,黄海红老师为二年级学生打造了化学科普宣传大讲堂,从化学是什么到人体中的化学再到生活中的化学,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们接触并了解化学。其中,黄海红老师以“石油是什么”为引题引出生活中的化学,老师提到,石油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如利用石油合成的丙纶轻质保暖是宇航服的主要材料;老师指出,石油化学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息息相关,与人类命运不可分割,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社会,这才是化学的重要意义。此外,黄海红老师还在人体中的化学中提到:人体含水量大约在多少、捂住口鼻能憋气多长时间等问题,让学生们切身体会人体简单的化学反应。
在自由讨论和举手提问环节中,黄海红老师鼓励学生们踊跃举手发言。“老师,车厘子和铁离子一样好吃吗?”一名学生问到,团队成员程鑫耐心的向他解释了两者的区别。此外,其他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实践队员们也一一进行解答,引领学生们走出化学认知上的误区,能够正确的看待化学这门学科。
在化学实验小课堂中,实践队员准备的化学小实验是“隐形而又显现的字”。首先郑美湘讲述了实验的操作流程,程鑫在一旁进行步骤演示,当最后喷上碘液时,原本在纸上隐形的字显现了出来,高丽颖向大家解释了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原理;随后,实践队员将孩子们分成八组,各组分发实验材料,引导孩子们进行动手操作化学实验。
活动最后,二年级班主任为黄海红老师颁发学校荣誉证书,全体小学生和黄海红老师、实践队员们进行合影留念。
“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团队始终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宗旨,践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利用化学与药学院学院科研科普资源,借助学院化学科普宣传活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青年人才,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养,激发青少年的科研兴趣,开设“青农化学科普科研”大讲堂。通过本次科普宣传活动,向外界展现了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的学科特色,为化学科普实验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大学生之声 来源:大学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