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17处实践地,800余公里,11个有志青年与当阳的故事

时间:2024-07-22 10:40:39 关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一支由一名指导老师、十名青年学子组成的“梦行千里”三下乡团队,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跨越长距离、深入基层处,于7月5日前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开展为期8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梦行千里”团队结合三国文化背景,以信义精神传承为主题,围绕“寻、访、传”三条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探寻当阳信义文化遗址,了解“信义之城”来源;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拓展了对当阳本地信义精神文化传承现状的了解;结合寻信义文化、访当阳人民的结果对信义精神文化进行再传承。
  寻三国故事,探信义当阳。走进这座中国义城,三国文化的印记随处可见,作为关公文化精神的源生地,关羽大义归天于此,为了深入了解当阳地区信义文化背景,团队到多处历史文化遗址进行研学考察。“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铭刻在历史丰碑上的是英雄赵子龙的不朽传奇,在长坂坡公园,团队看到了当阳人民对三国历史的纪念,对英勇精神的传承。“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声如巨雷,吓得曹军丢盔弃甲,张飞被后世传颂为勇猛和智慧的典范,张翼德横矛处也因此得名,忠义精神在此延续。“赤面云长为世雄,青龙偃月美髯公。五关六将皆无惧,义薄云天万世崇。”关陵不仅是关羽个人的纪念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精神的象征地,走进关陵,团队成员深入体验了关云长盖世英豪、义薄云天、感人肺腑的深刻情义,“星环云绕,为荆楚丛林之冠”的玉泉寺深处,抚着“汉云长显圣”石碑,谈着“关公显灵”的传说……
  躬身侧耳向群众,访谈调研析信义。在寻访过程中,团队对当阳基层干部、文艺工作者、民间艺术家、返乡创业青年、青年学生、当地居民、游客等各类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及采访,倾听了他们和当阳的故事、对信义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在当阳歌舞团,“梦行千里”实践队与原创音乐剧《青龙偃月》主创团队开展了座谈会,潘焱副团长、执行导演梅书琪、后勤团长周艺等多位老师分享了台前幕后的故事,更是为“梦行千里”团队成员提供了体验关公扮相的宝贵机会,上妆、学动作、卸妆,时间虽短,过程却不容易,参与扮相的张家粸同学感叹道:“在空调屋里,仅仅两件表演服装我便汗流浃背,更何况是正值酷暑,在室外表演的老师们呢,他们真的很伟大,他们对歌舞剧的尊重,对关公文化的尊重在此刻具象化,不论是歌舞剧团的老师们一人多职的团队配合还是对舞台与艺术的尊重无一不是‘信与义’的体现”。在《青龙偃月》中扮演无名老僧的周艺副团长在谈信义精神时说到:“当阳人从小便接受信义精神的教育与培养,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耳濡目染,为外界树立了热情好客、重义重信的当阳形象。”在前往玉泉村的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仙人掌茶创始人陈继业老先生长期扎根于基层,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发展仙人掌茶潜心钻研,有道是“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陈老先生引领并推动了当阳市仙人掌茶的发展,并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当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陈老先生说到,年轻一代应当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制茶讲究精益求精,我们在学习与工作中也当不畏繁杂、牢记初心、坚守使命。在半月镇文化活动中心,团队拜访了半月镇剪纸艺人李时军老先生,从小时候的兴趣爱好发展到打造现在的剪纸工作室,结合当阳当地文化和他对农村的情怀,创作了“百幅关公图”等优秀作品,李老先生的大半辈子就是对他所说的“执着于一行,坚持几十年,绝对能成功”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在淯溪镇团队参观了民俗博物馆、淯溪电影博物馆和美术馆,更是有幸结识了漳河大鼓的创作者陈耀红老师和表演者曹雪莲老师,陈老师送给实践队“价值、合作、快乐”六字箴言,即“首先要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其次要懂得合作,最后要快乐,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在王店镇,团队拜访了皮影戏传承人周勇世老先生,参观了王店非物质文化传承馆,亲手操作着生动的皮影人过了一把“皮影戏瘾”。“现代人民踏入社会、从事工作都应当践行忠义精神,忠于人民、忠于党”是周老先生的言传身教。在郑琦少年宫少先队夏令营活动中,团队有幸拜访这位把终生献给太阳底下最美好的事业——少先队员的培养事业的郑琦老师,身体方面的步履蹒跚丝毫不影响他工作上的步伐坚定,“坚持将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是他对信义精神的深刻阐述,“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希望你们积极汲取知识,在这美好的时代中,不论职位高低贵贱坚守奋斗初心,在自己的职业上发光发亮”是他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嘱托。在草埠湖,团队了解到无论是过去老一辈所展现的“垦荒精神”还是以彭书亭为代表的返乡“垦荒第三代”的创新精神,“扎根草埠湖、奉献于乡村”是代代相传的大作为,正如彭书亭所说“年轻一代应当积极开阔眼界、勇于创新,不要给自己设限”。在襄西革命烈士陵园,一位退伍返乡的讲解员带领实践队参观纪念馆,深入了解了当阳革命战争时期以李超然为代表的襄西人民为了解放和自由前仆后继的革命事迹,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珍惜当下、开创未来,以革命先烈们为榜样,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与各行各业代表的交谈中,在亲自体验当阳民间艺术的实践中,团队深刻领悟了“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民族大义、“一枝一叶总为情”的社会信义、“一言为重百金轻”的人间情义。
  坚持知行合一,续写传承新篇。团队成员通过“演”述”“践”三种方式让信义精神绽放时代光彩。寻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前往长坂坡公园等与历史文化相关的地点,通过扮演赵云、张飞、关羽、曹操等多位历史人物,重现三国历史故事;化身“信义宣讲员”,讲述历史,解读“信义”。在活动期间,团队受邀参加“书香当阳,悦读义城”阅读活动、希望家园·彩虹行动·职工子女托管班暨少先队夏令营活动开班仪式等,有机会与武汉纺织大学对外经贸学院和武昌理工学院两个大学的实践团队进行交流探讨。在坝陵桥社区暑期公益课堂开展了最后一场活动,团队将一周以来在当阳信义探索之旅中的收获和感受进行分享,并结合专业特色,对暑期课堂的小朋友开展计算机等相关知识的科普。大学生与小学生的“碰撞”,让大学生体验了“言传身教”的神奇魅力,让小学生在心里埋下了梦想的新种子,这是知识和文化的小课堂,更是志向与传承的大课堂。“梦行千里”团队大步探寻新征程,深刻践行知行合一,充分利用自身才干,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探寻三国中最为核心的“信义”精神内核,不断发扬现代文明,在社会实践的征程上实现人生价值。
  8个日夜,17处实践地,800余公里的行程,11个有志青年,跨越时间与空间,与历史和现代文明对话,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结束,并非学习和服务的终点,而是传承与实践的起点,“梦行千里”团队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留下来的生根发芽,带走的履践致远,梦行千里,一直在路上……
作者:“梦行千里”三下乡团队 来源:“梦行千里”三下乡团队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