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在那个被阳光拥抱的仲夏,我们支教小队踏上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前往运城市平陆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支教活动。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更是一次心灵的深度触碰,一次关于成长、爱与希望的深刻感悟。
初入保护中心,我被那里的氛围深深吸引。四周环绕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年龄较小的孩子在打闹,年龄稍大的孩子在认真写着。来到这里之前,负责人就告诉我说,这里的孩子都是家庭情况有问题的孩子,要多注意言行。可是目前看来我觉得他们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一位年龄很小的孩子拉着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所有教室,随后未保中心的负责人小慧阿姨我们带进了办公室,“这些孩子别看他们现在这么活泼开朗,其实他们有的是无父无母被捡来的孤儿,有的是家中父母离异,目前只靠着爷爷奶奶来照顾。去年的时候他们还不是这么活泼,一个个都很抑郁,不和别人说话,我们在这里的职责就是为他们提供保护的同时,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通,别看他们这些年龄不大,其实都很清楚自己的家庭情况”。我们看着窗外欢闹的孩子们陷入了沉思,随后和这里的老师一起重新调整了教学方案,希望可以对这些孩子更有帮助。
在支教的日子里,我成为了孩子们的朋友和引路人。当我第一次被亲切的称呼为“王老师”时,我才意识到,我好像已经踏上了年少时自己所追寻着的道路。我教授他们三路长拳,看着他们从最初的笨拙到后来的逐渐熟练,有的争先恐后的向我展示成果,有的在角落默默的琢磨着课上所教授的动作。我清晰的看到了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家庭是残缺的,心灵却是完整的,甚至比任何人都要坚硬。这些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慰藉与鼓励。因此,我尽我所能地给予他们关爱与支持,希望他们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与坚强。
书法,则是我与孩子们之间另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我也是第一次在这么多人的目光下进行教学,手不停的攥着衣角。但随着课程的进行,在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中,我逐渐放松下来,知识的传授本就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这些孩子们流露出的对知识的渴望就是对我的肯定,让我能很自如的完成这一堂课。我们共同沉浸在书法的世界中。我指导他们如何起笔、行笔、收笔,如何感受笔尖在纸上的跃动与变化。孩子们则用心聆听、认真练习,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他们的专注与努力。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沉淀。它教会了孩子们如何静心、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微妙的变化。孩子们也教会了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的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除了教授三路长拳和书法外,我还特别注重防火安全、校园欺凌等安全主题教育。我深知,这些孩子们的生活环境相对复杂,他们更需要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来保护自己。因此,我用生动有趣的课件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安全知识。他们的积极参与和认真倾听让我深感欣慰。
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与成长。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心灵的触碰。只有当我们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渴望时,我们才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爱与希望的力量。正是这份爱与希望支撑着这些孩子们走过了无数个艰难的日子,也激励着我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我的父辈大都是教师,大抵是这个原因,从小我就耳濡目染,立志成为一名老师。虽然曾有各种因素动摇过我的这个梦想,但最后兜兜转转,我还是走进了师大的大门。我很庆幸,总是有一种源自内心的力量捍卫着我的初心。在我看来,教师从来都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而教育一直都是每个时代原动力。与其说我喜爱那种教书育人的成就感,不如说我热爱着传递时代圣火的过程。教育从来不是文明的附庸品,教育是推动文明的必需品。我想走一走我的老师曾走过的路,想看一看我的老师曾看到的景致,感受他们胸中时代的跳动,赓续他们不变的时代血脉。
如今,当我再次回望那段支教之旅时,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怀念。感激那些孩子们给予我的信任与陪伴,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与美好;怀念那些与他们共同度过的每一个温馨而美好的瞬间,我们无法定义某个瞬间的价值,直到它成为回忆。这段支教之旅不仅让我收获了成长与感动,更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与意义。它让我明白,只有当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用心去传递爱与希望时,我们才能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心灵织锦,照亮彼此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