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绘梦·乡村振兴——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洋川村墙绘实践报告
摘要本报告旨在全面总结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宣城市旌德县宣城市旌德县乡村振兴团”于2024年7月14日至7月20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洋川村开展的志愿墙绘实践活动。通过深入乡村,以墙绘为媒介,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增强了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报告详细记录了活动背景、筹备过程、实施细节、成果展示及后续影响,并对活动经验进行了反思与总结,为未来类似实践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艺术与设计的桥梁,促进洋川村的文化繁荣、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
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们首先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细致了解洋川村的地理风貌、历史文化和当前发展面临的挑战。他们发现,尽管洋川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受限于信息传播不畅、创意产业缺乏等因素,这些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针对上述问题,实践团迅速行动,从多个维度入手,为洋川村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在文化建设方面,团队以手绘墙画、文化墙设计等形式,将洋川村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元素融入其中,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也提升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同时,团队还组织开展了文化讲座、艺术培训等活动,激发了村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在产业发展方面,宣城市旌德县乡村振兴团结合洋川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通过设计乡村旅游线路、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将洋川村的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此外,团队还积极对接外部资源,为当地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在生态环保方面,实践团积极参与了洋川村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他们通过绘制生态环保宣传画、组织环保知识讲座等形式,向村民普及环保知识,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协助当地政府制定了生态发展规划,推动洋川村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洋川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发展机遇,也为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锻炼机会。他们纷纷表示,将把这次经历作为人生中的重要财富,继续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正文一、引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成立了“宣城市旌德县乡村振兴团”,旨在通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输出,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2024年暑假期间,团队一行深入旌德县洋川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墙绘活动,以艺术之名,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二、活动背景与目的2.1 活动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面临着人口流失、文化衰退、环境恶化等多重挑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艺术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依托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墙绘这一形式,将艺术与乡村相结合,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与色彩。
2.2 活动目的
美化乡村环境:通过墙绘作品,提升乡村整体视觉形象,营造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
传承乡村文化: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再现与传承,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
激发乡村活力:吸引外界关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动力。
培养青年责任:增强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培养其服务社会的意识与情怀。
三、活动筹备
3.1 团队组建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提前一个月开始筹备工作。首先,通过校内招募,选拔了一批热爱艺术、责任心强、具有扎实绘画功底的师生组成“乡村振兴艺术使者团”。随后,学院组织了一系列的专业培训,包括乡村文化学习、墙绘技巧提升、团队协作训练等,为团队成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前期调研
活动筹备初期,团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网络搜索等方式,对洋川村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同时,团队成员还通过视频连线、电话访谈等形式与洋川村村委会进行了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后续墙绘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
3.3 设计方案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团队结合洋川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墙绘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注重融合乡村元素与现代审美,力求在保留乡村原始风貌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设计方案经多次讨论修改后,最终确定并交由专业画师进行细化处理。
3.4 物资准备
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团队提前准备了绘画所需的颜料、画笔、调色板、脚手架等物资,并进行了全面检查与调试。同时,团队还准备了必要的医疗急救用品和防暑降温物资,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四、活动实施4.1 入驻洋川
2024年7月14日,团队一行抵达洋川村,受到村委会及村民们的热烈欢迎。在村委会的安排下,团队成员入住当地民宿,并召开了简短的座谈会,明确了活动目标、任务分工及注意事项。
4.2 现场勘查
次日,团队成员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对拟进行墙绘的墙面进行了全面勘查。他们仔细测量墙面尺寸、评估墙面材质、记录周边环境信息,为后续的绘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4.3 绘制过程
绘制工作于7月15日正式启动。团队成员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分组进行绘制。他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用画笔在墙面上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晨光初照到夜幕降临,从烈日炎炎到风雨交加,团队成员始终坚守岗位,用汗水和智慧诠释着青春的力量。
在绘制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注重技术的发挥,更注重与村民的互动与交流。他们耐心解答村民的疑问,虚心听取村民的意见与建议,力求将墙绘作品打造成村民心目中的“艺术”。
4.4 成果展示
经过一周的紧张工作,团队共完成了十余幅墙绘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乡村风光、民俗故事、历史人物等多个主题,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展现了洋川村的独特魅力。7月20日,团队在村委会的组织下举办了成果展示会,邀请了当地村民、媒体记者及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展示会上,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墙绘的创作过程与背后的故事,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与高度赞誉。
五、活动影响与反思5.1 活动影响
美化乡村环境:墙绘作品为洋川村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与品质。
传承乡村文化:通过墙绘这一形式,洋川村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得到了有效传承与弘扬。
激发乡村活力:墙绘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打卡,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增强青年责任:活动锻炼了青年学子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激发了他们服务社会的热情与信心。
5.2 活动反思
前期调研需更加深入:虽然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调研工作,但仍存在部分信息掌握不全、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与乡村的沟通与交流,确保设计方案更加贴近乡村实际。
团队协作需更加紧密:在绘制过程中,部分小组之间存在协作不够紧密、沟通不够顺畅的问题。未来应进一步优化团队结构与管理机制,提高团队协作效率与水平。
后续跟进需更加到位:活动结束后,团队应继续关注墙绘作品的维护与保养情况,并加强与村委会及村民的联系与沟通,确保墙绘作品能够长期发挥效用。
六、参考文献 由于本报告为实践报告性质,主要基于实际活动经验进行撰写,未直接引用具体学术文献。但在筹备与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参考了大量关于乡村振兴、墙绘艺术等方面的书籍、论文及网络资源,这些资料对于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参考文献因篇幅限制未在此列出,但团队已将其整理归档,以备后续查阅与研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