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绿韵分类先锋”实践队成员踏入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中高名人国际花园小区,一场围绕社区垃圾分类状况的深入调研活动就此展开。此次实践旨在精准剖析基层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全力探寻改善社区垃圾分类现状的有效策略,助力绿色法治社区建设。
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让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垃圾分类成为破解“垃圾围城”困境的关键之举。虽然我国在垃圾分类推进上成果显著,多地纷纷出台相关法规,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92.6%,但在基层社区,垃圾分类的落实仍面临诸多挑战。
实践队成员首先探访了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据物业主管李经理说:“我们严格按照规定,在小区内设置了垃圾分类站,还张贴了清晰醒目的分类标识。可现实情况是,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的配合度并不高,分类准确率着实很低。”李经理进一步透露,物业在推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与居民的沟通困难重重,宣传工作也很难做到深入人心。
为更进一步了解居民对社区中垃圾分类的看法,在社区进行线下调查,向居民了解情况。一部分居民提到虽然心里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实际进行垃圾分类的时候并不能完全辨认出垃圾的种类,久而久之就不会进行垃圾分类了。年纪稍微大一些的老人认为垃圾分类很繁琐,社区做的这些工作也只是在走形式主义,没有落到实处,即使进行垃圾分类了,最后还是一起倒进垃圾车。实践队队员认真倾听每一位居民的反馈,针对他们提出的疑问,现场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并发放了制作的垃圾分类宣传页。这些宣传页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常见垃圾的分类方法,居民们接过宣传页后,纷纷表示这样的形式更容易理解。
为了解居民实际投放垃圾情况,实践队成员在垃圾分类站附近进行观察,陆续有多位居民前来投放垃圾。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居民都未对垃圾进行分类,直接将混合垃圾扔进垃圾桶。社区中集中投放点会有工作人员来进行分类,据了解,大多数是社区中年纪较大的老人负责这份工作,为其增加收入来源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并且只是粗略的分类没有达到城市以及社区开始想要达到的效果。实践队后续将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前期,继续对多小区进行实地调查,多方面了解小区垃圾站的设置、垃圾桶的分布、社区垃圾分类宣传的效果、居民的自觉意识和配合度等,进行基本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助力提升基层社区整体的垃圾分类水平,为推动绿色法治社区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