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步一行探真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薪火相传实践队深入走访尼山圣境
时间:2023-08-22 18:42:37 关注:
8月1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薪火相传实践队走进尼山圣境,在仁山智水间,与圣贤对话;在光影斑驳里,寻文化奥秘。
以美修身,沉浸式体验东方美学
拜孔圣先师,学论语礼记,习国风儒韵。在尼山圣境中走访调研,对实践队队员们来说是心灵的滋润和美学的洗礼。前往景区的路途中,实践队员们就被一栋栋独具东方气息的院落所吸引。它们洒落在道路两侧,白墙灰瓦,造型统一,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学神韵。
走进尼山圣境,实践队员发现,每到一处,都“流淌”着婉转流畅的丝竹古乐声。余音袅袅的古乐搭配上青山绿水的淡雅景色,营造出了自然清净、悠远而又高雅的氛围。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乐曲都是由以古琴为代表的中国古典乐器演奏而成,以便让参观者全身心投入到圣境中。走上泮水桥,一座巨大的孔子雕像呈现在实践队员眼前。“单是远远看着,心中的敬仰感和崇拜感就油然而生。雕像屹立在高山上,就像儒家思想文化在整个思想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队员魏宇鹏表示。
华丽的廊柱和穹顶、浮翠流丹的壁画、惟妙惟肖的人物塑像,来到大学堂,充满传统文化元素、富有创新意识的传世文化建筑之作令实践队队员们叹为观止。“一进大学堂,我就被集合殿、堂、厅等极具新东方古典风格的气派装潢震撼到了。越往里走,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恢弘气派的‘异世界’,每一个场景都让人过目难忘,这是一种美的享受!”实践队员王一龙兴奋地说道。
实践队员观察发现,大学堂中的七十二贤廊借助三十组雕塑来展现孔子与七十二名弟子的生动故事,用视觉化手段向游客传播儒家思想。“在这个展厅中,我仿佛和孔夫子、七十二圣贤展开了跨越千年的对话,走到他们身边,聆听他们的至圣言语。这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深邃与哲理。”实践队员杨兴潭有感而发。
以音塑魂 品味千年非遗古韵长存
8月13日至27日,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在济宁曲阜尼山圣境举办。实践队调研之日,正逢“五道雅集”亮相尼山圣境大学堂,以书、花、琴、香、茶“五道”为核心,邀请各行专家教师为游客现场授课。
“拜仲尼,忆子期,琴指古道,但使遗韵尽作古。弹阳关,抹流水,弦思知音,愿留余音永绕梁。”循着清雅婉转的琴声,实践队员来到了琴道学习现场,围坐在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理事、国家图书馆古琴项目负责人兼导师邱丽晔的身旁学习了解古琴知识。“古琴是一种具有三千余年历史的民族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我们所熟知的‘琴瑟之友’等美好的词语也都与古琴有关。”从古琴内涵丰富的设计到古琴源远流长的发展,邱丽晔饱含深情地讲述着。
针对实践队员“在曲阜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弹奏古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的问题,邱丽晔肯定了实践队员所问问题的价值,并作出回答:“这是我第一次来曲阜,心中有很多感慨。踏进尼山圣境,就被厚重的历史感所包裹。古琴中有一类琴叫做“仲尼琴”,就和孔子有关。坐在孔子诞生地尼山弹琴,我很自然地就把对于孔子的印象和我过去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邱丽晔告诉实践队员,她希望她能走进更多文化圣地,与更多人分享她心目中的古琴。
“我们在抚琴之前,第一个指法叫做临月观海式,就是双手抚于琴面,覆盖住所有的琴弦,十指合拢,好比于我们端坐在泰山之巅面临沧海,要开始抚琴了……”邱丽晔耐心地为实践队员讲解着古琴演奏的方式和技巧,并亲自下场“手把手”指导,让零基础的实践队员也有机会参与到古琴的弹奏之中。“听着老师弹琴、讲故事,跟着老师学琴,感觉自己的心也随之静了下来。突然想到了那句,‘音乐会唤醒人的灵魂’。”实践队员张雅晴表示自己非常享受这种雅致的氛围。
以文立心,体会活水长流儒家文化
尼山圣境于2018年建成开园,建成时间虽短,但因其全球儒学体验中心与文化修贤度假圣地的身份变得深厚起来。实践队员发现,作为“新三孔”之一,尼山圣境中的金声玉振广场与孔庙中的金声玉振坊遥相呼应,二者皆为礼敬孔子的场所。不同的是,金声玉振广场可同时容纳下更多人的敬仰之心。
深入探索大学堂,实践队员边走边赏,一步步细心研读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思想与真理。实践队员观察到,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厅的设计与蕴意既独立成篇又各具特色。智厅中,实践队员透过孔老二人研讨哲学之景感受仁人智慧;义厅内,实践队员赏读以粉彩堆白的传统艺术形式呈现出的“义”的故事。“天下归仁”灯光秀、论语研读、手作香囊、毛笔书写等一系列具有仪式感、体验度与震撼力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实践队队员切身体验到儒家文化内涵之丰富,传统技艺操作之乐趣。
走访调研中,实践队员遇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组织——济宁微爱基金会“微爱童伴成长计划”微爱成长营,在公益基金资助下专门带留守儿童前来参观。“儒家文化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曲阜本身就是文化圣地,希望通过研学的方式,寓教于乐,让文化的种子从小种在孩子们的心中。”成长营的负责人表明着来此参观的初心。实践队员了解到,研学营中许多孩子是第二次来此参观,相对于第一次的浅浅了解,第二次参观有了明显的进步,更能捕捉记忆下有关文化的信息。
一路走来,实践队员观察发现,许多游客身着汉服来到尼山圣境参观,为景点本身增添一份别样的古典美。文创店中,年画、糖画、纸扇、木梳、虎头鞋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独特的方式频频出圈,成为年轻人圈子里的‘流行文化’。穿汉服来到如此传统文化深厚的地方,不仅是当代的一种潮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爱上传统文化才能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实践队员贺小凡感悟颇深。
作者:罗梦妍 罗焜 高雨佳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薪火相传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