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竹之招招 赴至朱湾

时间:2023-09-11 20:19:09 关注:
竹之招招 赴至朱湾

 
大赛乡村篇:
古韵盈然,竹影间,乡村振兴展新颜,
富饶土地,毛竹梦,传统竹文魅力延。
竹旅结合,以文创乡,民宿农庄游人忙,
依竹爱竹,以竹为笔,朱湾振兴富乡情。
 
“青杉华盖千重秀,古柳浓荫百里深。”本是李白对天目山的形容,而坐落于天目山南麓的朱湾村也有此番佳景。然而,竹不仅是一种景观,它可是生计工具,可是精神寄予,更可以是治愈良方。正逢风摇青玉枝时,且让我们仰聆萧萧吟,乘着竹声,同嘉兴学院“星栖竹湾”小队一道探寻独属于朱湾的乡土风情。
 
竹之招招,初访朱湾
 
《浮玉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钱选隐居于此而作,而这是浮玉山,正是现在的天目山。因此这幅《浮玉山居图》便是天目山的真实写照,而朱湾正位于天目山的南麓。
为何钱选会隐居于此,我想朱湾可以是一切答案的缩影。
 
当我们真正驱车穿行于朱湾时,每每所见都在告诉我们的大脑,这是个云蒸霞蔚、茂林修竹的赋闲佳所。风拂竹叶,簌簌作响,在这里时间仿佛以0.5倍速缓慢行进,在这里喧嚣已不复存在,可观竹品茶、寄情诗画、串门闲聊、体味农务,此时的朱湾已成为一处心灵憩息的驿站。
朱湾的闲适仍然保留,然而村内存在房屋和场地利用率不高,且村内儿童数量较少的情况,但好在村内建筑集中,步行道路完善,作为师范生的我们不约而同的认为朱湾非常适合开展研学活动,特别是特需儿童研学活动。因此我们的初步设想是将朱湾打造成集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体验中心。
 
 
竹之文化,且听朱湾
 
朱湾的竹、笋遍布,且以平地竹为主。时令天目笋和笋干,是朱湾的传统特产,与茶叶、山核桃同列为“天目三宝”而闻名遐迩,朱湾村内设有笋干加工厂,竹笋是当地村民主要的生机来源。天目笋干成了朱湾在外游子心中最佳的家乡美食,而竹也成了一种精神寄予的载体。但当地的村民最爱的还是时令笋,因为喜爱,所以竹笋的美食文化在朱湾盛行。
 
此外,竹编文化是朱湾一处成熟的特色宣传点,且村内设有竹编直播基地等数字化宣传媒介。竹子在朱湾手艺人的手中有着更多新奇的样貌,而当竹编与特需儿童教物相结合,也为朱湾竹编带去新的发展。竹隐晓憩,竹径漫行,是朱湾村民喜爱的休憩闲谈之处,更是朱湾乡土人情最浓之处,村民们以竹为引,共唱竹词,共感竹乐。
朱湾竹文化场所的闲适和竹文化载体的品质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淳朴而真挚的乡情,而蕴藏其中的文化要义,是朱湾独具一格的竹韵风气,是竹农身上如竹般的节气,是村委干部规划落实朱湾振兴的恒力,凝聚成朱湾独特竹文化氛围。
 
 
竹之创新,振兴朱湾
为丰富朱湾“竹文化节”,切实完善初步设想,借助专业优势,以儿童视角进行“知行合一”活动设计,创新融合特需儿童研学、数字化与竹文化,将朱湾打造为特需儿童研学培训基地,并推出四大活动板块和相应研学线路安排。
提高朱湾的竹、朱湾的现有场地的利用率,在丰富正常儿童的研学活动的同时,创新将竹编数字化与rolex元宇宙相结合,将特需儿童研学与特设竹编教具、元宇宙数字化体验治疗模式相结合,推出一系列的特设亲子游学活动,努力让每一位研学儿童在自然和人文的熏陶下,实现在玩中提高能力,在玩中增进情感,而竹也成为一种治愈良方的载体。
让更多儿童和家长了解竹子,理解竹文化、竹精神,成为竹文化的宣传者。
 
每一位出游的人,都希望找到一处地方去感受自己少之能见的,感受到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的闲适与生机。在这里无论大人,儿童,抑或是特需儿童都能感受朱湾的专属风情。朱湾有着莫大的发展前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朱湾研学旅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能为特需儿童外出研学提供新的方式。希望在合力之下,将朱湾打造成为一个以栖息为基础、用研学赋能的活力小村。
作者:张诗桦 姚茹薇 潘鑫熠 来源:自创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