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1月23日电(通讯员 孟晨晨)1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法治社区青春行”实践团队队员为推动社会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展开了对二十大精神关于提升社会法治化水平的内容的研讨,队员们一致认为应当从大局出发明确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党的代表大会主题报告的专章,并将“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纳入法治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这对于坚定不移地贯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以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加快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意义重大而深远。
晰内涵,明方向
社会实践队员们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首先对社会法治的相关内涵进行了更加明晰的探讨。队员们了解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石。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重要目标。“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是指社会治理主体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按照“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目标要求,对社会治理事务采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方式,形成党委领导、政社合作、统筹协调、优质高效、良性运行的治理格局。社会治理法治化与国家治理法治化、政府治理法治化密不可分,通过国家治理、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民族复兴可期的“帕累托最优”。“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从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大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改革与法治“双轮驱动”战略布局内容的丰富发展,是对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开启了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新征程,吹响了向更好统筹发展、更高治理效能实现、更优安全环境营造、更符合人民期盼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进发的冲锋号。为此,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法治重要论述”领航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坚定目标、明确任务、实施举措、落实要求,以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质效,保障和服务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从大局出发明确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是加强社区管理的需要。在社区管理中,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依法治理,依法治理本身就是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搞好依法治理,社区管理才能够真正得到加强。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过去由政府或所在单位包揽的就业、医疗、保险、养老等社会保障事务逐步由社区承担,社区日益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舞台和社会管理的主要领域。通过开展依法治理,用法律手段为社区管理服务,规范保障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是社区管理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原则。
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伴随着社会人员结构的重大变化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大量离退休人员、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下岗待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员以及新迁居民涌入社区,汇成数量庞大、身份复杂、流动性强的“社区人”群体。“社区人”个体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工作职业的差异,使得日常社区管理中出现了多种矛盾纠纷,如普遍存在的下岗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费的发放、垃圾费的收缴、房屋拆迁、禁毒禁赌等问题,以及因空调噪音、滴水,车辆进出停放等原因而产生的邻里矛盾,街道社区由此成为了社情民意的综合反映地和各种矛盾、问题的汇聚地。靠过去那种由街道干部、居委会主任上门做工作的简单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只有加强依法治理,用法律手段进行管理,才能够顺应民情,妥善解决矛盾、纠纷,确保社区的稳定。
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是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社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保障群众依法享有的民利得以充分实现。实现的途径就是实施依法治理,通过加强街道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党的要求和宪法、法律的规定,把社区群众组织起来,广泛开展“自治”活动,切实把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城区法治化的目的。
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物质要求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街道社区为居民办实事,就是要整合力量,实施依法治理,采取建章立制,整治违章违法,推动法律、医疗、文化等服务进社区的多种形式,实现社区的居所安全、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确保居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