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背景
袁家村,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下辖村,是陕西省著名的乡村旅游地之一,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村落选址布局与体量凭借自然,与山水天然相容,表现出与时空的高度和谐与生活环境艺术质量的重视,弦板腔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8月26日,袁家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鲜有人知的是这样持续火热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在昔日是一个只有两百余人的“空心村”,袁家村的逆袭原因究竟在哪儿?抱着这样的疑问,——实践团于2024年2月到达袁家村开启了——主题调研活动。
实践进程
组员们为了解关中创新“网红村”——陕西咸阳礼泉县袁家村的“长红”历程,亲身体验袁家村独特的新型农村的创造活力。第一站就来到了袁家村村口。古香古色的大门建筑,展现着浓厚的关中文化底蕴。
进入袁家村,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生活在袁家村地村民们地幸福感和获得感。民俗文化和经济相结合,不仅让更多从袁家村走出去年轻人们重新回到家乡,投入建设,更拉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和经济进一步的提升。
据组员们的了解,袁家村共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发展到今天已经吸引外部3000人来到这里。留得住人才,聚的起外资,袁家村实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的典范。
村史学习
为了进一步了解袁家村的“富村史”,组员们来到了袁家村的村民委员会。同袁家村村口气派的大门一样,唯一不同是正中间党徽标志。接着,组员们又来到了袁家村的村史馆。
在村史馆,组员们学习到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第二,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第三,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第四,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第五,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第六,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第七,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第八,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带动本地农村文化的经济变现,进而实现“三农”的有机协调发展。这些先进的新型农村发展思想和路径,具有时代前瞻性,如今的袁家村新型农村发展模式已在全国部分农村展开了试点项目。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袁家村的发展,离不开村民们的共同努力。其中,村集体和村民共同组织村集体开发经营公司作为袁家村的主体,同时成立自有的村庄管理公司和多种行业协会。凝聚全村人的力量,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了袁家村的“长红”。
为了与时俱进,紧跟农村发展时代潮流,组员们发现袁家村还设置了咸阳袁家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和袁家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同时,袁家村所展现的新农村活力还吸引了清华大学等高校来此进行实践教学。立足村民需求,结合时代,联动高校,能够使“三农”的活力源源不断。
调研采访
由于袁家村民风淳朴,美食众多。组员们还对当地村民和前来袁家村的旅游的食客们进行了采访。除了好吃和吃得放心、安心。袁家村的游客络绎不绝,还有赖于两条产业链的存在:一是以民俗文化和创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品产业链,二是以食品安全和健康餐饮为核心的农副产品和餐饮体验店产业链。独特的文创美食和“民以食为天”的服务理念,让袁家村在全国新农村的发展中,打破固有局限,成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成功“出圈”。
经过组员们的调研走访,我们对于袁家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长红”背后的巧思值得每一个想要获得发展的村落学习。袁家村充分发挥历史为它们带来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以关中民俗文化为底色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在推进农旅融合、产旅融合、文旅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来一条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袁家村解决方案”。
如今,随着西安旅游的出圈爆火,“袁家村”俨然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陕旅明信片,获得成功的袁家村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他们决心要将袁家村推上更高的台阶,他们在不断改善经营方式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环境的维护,明厨亮灶的制作方式,在将陕西美食推向全国的同时让游客吃的舒心、吃的安心,他们打造文化创业平台,吸引青年,酒吧、音乐会等新业态在袁家村落地生根。袁家村人表示“比起简单的出圈,我们更希望自己能走的长远些、再长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