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煤海转型绘新绿,万顷漾泉获新生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虞衡”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分析调研团赴山西省阳泉市对煤矿相关的考察总结

时间:2024-08-10 20:10:44 关注:
荀子有言:“万物各循其序而生,各得其所而育。”这不仅是对地球蓬勃生命力的颂歌,更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之基石的深刻洞察。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成为我们国家智慧与精神的瑰宝。
回溯至上个世纪,我国在经济尤其是工业领域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承受了生态环境遭受重创的代价。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我国审时度势,于近年来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并付诸实践,在全国各地相继掀起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浪潮。这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众多曾遭破坏的自然环境逐渐焕发生机,展现出重获新生的希望。
为了深入探究我国生态恢复工作的最新进展与成效,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虞衡”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分析调研团派遣一个小组前往山西省阳泉市开展实地考察,主要的调查范围为河底镇及其周边地区。作为阳泉市历史悠久的乡镇之一,河底镇工业发展历史长,人为因素对环境影响大,故作为调研的重点对象。
煤海转型,河底焕彩
7月20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小组成员对阳泉市的环境状况进行了整体感知。
阳泉市,古称漾泉,位于山西省中东部太行山脉中段,山地较多,曾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与较高的森林覆盖率。新中国建立后,阳泉市成为一座以采矿为支柱产业的能源城市,由于多年的重工业发展,以煤矿为首的矿产资源大量开发,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面临空气质量低下、地下水资源枯竭、土壤与水资源污染、碳排放偏高等诸多环境问题。近年来,阳泉市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改革,并实行生态恢复工作,目前已有成效。
7月21日,小组成员对河底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废弃煤矿附近的生态状况进行实地考察。
河底镇常驻人口约4000人,主要由居住区构成,其北部为工业区,靠近废弃煤矿的地区则多数处于闲置状态。河底镇面临着一系列生态问题:煤矿开采对于周围的植被状况造成了相当的破坏,当地居民出于农业活动需要也小规模清除了部分植被。
为了推进生态恢复,河底镇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解决方案,成效显著。2018年,河底镇周边煤矿关停,由于煤矿周边地区仍有部分植被保留,生态系统迅速重建,目前已基本恢复完全;村民农业活动造成的植被破坏,由于规模小且布局较为分散,对环境影响不大,未进行相应调整。
河底镇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恢复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辉煌成果无疑是对河底镇政府精准施策、因地制宜解决环境难题的生动诠释。政府不仅深入剖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症结所在,更以此为基础量身定制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恢复措施,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与前瞻性。同时,这也离不开河底镇全体居民与政府部门的紧密配合与无私奉献。居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与政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实际行动参与生态恢复工作,形成强大的合力,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辛勤的汗水与不懈的努力。
曾矿影蔽绿,当治煤护源
7月22日至23日,小组成员在河底镇国土资源局的帮助下,对河底镇附近的邓家峪村煤矿、河底镇山底村的洗煤厂进行实地考察。
邓家峪村的煤矿仍在开采状态,占地面积较大,矿场中的植被遭到完全清除,周边植被也较为稀疏。矿场内堆放的土石与煤矿直接造成了大量扬尘,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煤矿的开采也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的进一步流失。
图1 邓家峪村煤矿实景图
针对正在开采的煤矿,镇政府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从源头治理,迭代开采技术,采用污染更小、效率更高的开采技术;另一方面严格规划煤矿开采,对其开采量、开采时间进行合理规划,以求将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洗煤厂通过机械或物理方法除去煤炭中杂质,对于生态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洗煤工业,可以去除煤矿中的含硫杂质、灰分并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煤过程中SO2、CO2、粉尘等物质的排放,具有减缓温室效应、预防酸雨、提高空气质量等重要意义。
图2 山底村洗煤厂实景图
基于采煤活动难以全面终止的现实背景,河底镇政府创新性地采取了在本地区域内设立洗煤厂的策略。一方面,通过高效的洗煤工艺迅速减少煤矿开采及后续燃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为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这一举措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正向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
在调研实践中,小组成员切实感受到了河底镇政府前瞻性的治理智慧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相关责任人不仅敏锐地洞察到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微妙平衡,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通过设立洗煤厂,政府不仅有效缓解了煤炭开采及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还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样的决策不仅值得称赞,更为其他地区树立了生态治理与经济转型的典范。
停产止损,植此新绿
7月24日,小组成员考察了位于河底镇周边的废弃煤矿。
该煤矿由两个矿坑组成,有着三十多年开采历史,因生态文明建设而关停。开采过程中,该煤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包括周边植被减少、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等。
政策颁布后,阳泉市政府指导河底镇政府迅速展开生态恢复工作,包括关停采掘、严禁私自开采、评估周边地带并填埋矿坑、以人工种植方式恢复植被等。目前,矿井内的实际状况已无法考察,但周边植被已经得到了明显恢复,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通过此次对煤矿相关的实地考察,小组成员深刻体会到绿色发展战略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价值。河底镇作为阳泉市工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的缩影,其生态恢复工作的显著成效,无不展示了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政府有担当,施策有良方,居民齐响应,配合有力量,共同铸就了这一辉煌战果。当昏黄的雾霾散去,应是一片绿意盎然。
作者:大学生之声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