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问需求青春脚步量民生
2025年3月16日,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农村公路调研团队走进杭州市临平区超山村。这支年轻的队伍,带着测距仪、记录本和满心热忱,走遍全村主干道,测量裂缝深度、记录积水点位、倾听村民心声,为这条承载着村民希望的“致富路”精准画像,以学术视角解码山乡"毛细血管"的振兴困局,在稻田阡陌间书写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答卷。
裂缝之下:乡村公路的“隐痛”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在超山村东侧的农耕道上,团队成员用标尺丈量着蛛网般的裂缝:“这段沥青路裂缝最宽处有5厘米,雨天积水能淹没半个电动车轮。”通过调研,团队发现超山村公路有龟裂蔓延、接缝空隙大、积水顽疾等问题。
据初步调查,全村60%的沥青路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网状裂缝。这些裂缝细密而复杂,如同一张张蜘蛛网般覆盖在路面上,不仅影响了道路的整体美观,更对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在一些情况更为严重的路段,基层的碎石已经裸露在外,原本被沥青覆盖的碎石层因路面破损而暴露无遗,使得道路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大打折扣,车辆行驶时颠簸不已,行人经过也需格外小心。
在村里的水泥路面上,伸缩缝错台问题尤为突出,最高处的错台达到了4厘米。这些错台的伸缩缝原本是为了适应水泥路面的热胀冷缩而设计的,但由于施工质量不佳或长期缺乏维护,导致伸缩缝处的路面出现了明显的高低不平。每当村民骑着电瓶车经过这些错台处时,车辆便会剧烈颠簸,仿佛被弹起一般,常被村民戏称为“跳车”。这种路况不仅影响了村民的出行体验,还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在车速较快或载人载物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人员摔倒或车辆损坏。
交通路网中,有3处低洼路段在雨后积水严重,积水深度甚至达到了数厘米,形成了一个个小型的“水塘”。这些积水区域不仅占据了大半幅路面,还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不少村民表示骑车时脏水飞溅、行车打滑致摔倒的情况层出不穷。
泥土沾满鞋底责任刻在心头
暮色中,随着最后一份样本封装完毕,调研暂告段落。但这场关乎乡村振兴的"道路保卫战",已在阡陌之间播下希望的种子。当财税智慧遇上民生工程,一条条焕发新生的农村公路,终将成为通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