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焠锡镶匠心之火,铸创新时代之刃

时间:2023-07-28 19:48:28 关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威海锡镶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技术,以精细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为体验威海锡镶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探究非遗媒介化发展现状下威海锡镶的发展情况,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实践队于2023年7月14日前往威海民俗文化邨拜访了威海锡镶第六代传承人李江玉老师,由此深入体悟锡镶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为助力其创新发展及传承奠定基础。
品古香韵味,溯锡镶之源
初次迈入李江玉老师的锡镶展馆,队员们便被高雅古朴、精妙绝伦的锡镶艺术品所吸引,茶具和花瓶典雅温润的形体被镶以雍容亮眼的金银纹理,相得益彰的美感喷涌而出。锡镶艺术画近景银光闪闪,远景富丽璀璨,突破了平面画的局限,展现了主次分明、远近呼应、明亮与多彩对比的立体化效果。漫步于锡镶艺术馆,李江玉老师的女儿为队员们讲述起了威海锡镶的发展历史及制作工艺。图为锡镶传承人李江玉女儿向实践队员讲解百年前锡镶工艺
据李老师介绍,威海锡镶技艺是威海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品,发祥于清朝光绪年间,兴盛于清末民国英租威海卫时期,从1890年开始,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威海锡镶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并逐步闻名于世……简短几句便概括了威海锡镶技艺的兴衰。
锡镶工艺是用纯锡制作成各种图案,镶在宜兴紫砂陶器上,其成品高雅古朴、精妙绝伦。锡镶的图案多样,既有传统的中国元素,如龙、凤、鱼等,也有现代的设计元素,如抽象图案、流行元素等。这些图案都是由工匠们手工雕刻而成的,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细细端详馆中那一套套嵌着银色外衣的茶壶、一幅幅悬挂在半空中眩目的精美画幅,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把錾持锤,腾挪敲击,随着李江玉老师专注的手眼配合,一件花纹精细、图案精美的锡镶作品精湛“出炉”……图为锡镶工艺画
图为实践队员观赏锡镶作品
锡镶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美丽外观,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锡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锡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生活、宗教、历史等方面的信息。因此,李老师强调,保护和传承锡镶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而蕴含着美与智慧的老工艺,就是这段记忆的载体,是历史的活化石。而锡镶,便是威海岱青海蓝间沉淀的文化,它历经百余年的匠心传承,成为威海面向世界的一张闪耀的独特名片。
铸工匠精神,继传承之火
为了让实践队员更深刻地感受锡镶的制作过程,李老师亲自为队员们讲解起了基础的锻打及錾刻技巧。初次体验锻打便给队员们来了个下马威,小锤和錾子的锻打力度、角度方向都很有讲究,一不小心薄薄的锡片便会损坏。尚且一个小小的步骤便有如此高的要求,难以想象锡镶制作过程要经过熔炼、锻打、镂雕、镶嵌、抛光、拼接等十几道工序,由此队员们更深切地认识到“精雕细琢的物品必出于精诚所至的工匠之心”,手艺人正是凭着日复一日兢兢业业地打磨练习,才可生成如此精美绝伦的锡镶作品。图为锡镶传承人李江玉向实践队员讲解锡镶制作步骤
步入锡镶的制作间,目光触及伏案于工作台上的李老师的徒弟,他们并没有因为环境的嘈杂而分心,眼中心里仿佛只有指尖那一张小而薄的锡片,每一步都凝结了他们的精湛技艺和耐心细致。
李江玉老师是威海市锡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第六代传人,深耕锡镶行业近30年。她作为一名专注于锡镶技艺的工匠,秉持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匠人精神,把缔造匠心品质作为核心追求,让锡镶在产业市场绽放蓬勃生机和耀眼活力。如今,老师的女儿也从加拿大回国,毅然选择回家继续从事锡镶行业,提到此老师的语气中满含不舍与欣慰,这便是真真切切的“言传身教”吧。他们即使知道前路坎坷,也愿意为了锡镶技艺的发扬传承、为了祖国的非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此等决心和毅力让人敬服。李老师还说,“我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锡镶,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已经成为熔铸在我生命中的责任。”
逐时代新潮,拓发展新路
在新时代生活节奏飞快的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如何让这一非遗活态传承下去,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李江玉老师带领她的徒弟,吸收剪纸、刺绣、面塑等其他民间非遗工艺的精华,将新的人文思想与艺术元素融入到锡镶技艺中,恢复了断传很久的“锡镶簪花”技艺。她还将锡镶与千年大漆技艺结合,研发了“漆艺锡嵌”技术,成为全国首例,填补了行业空白。可谓是“在传承中深化,在深化中创新”。李江玉老师将纯锡材料和木板油画完美结合,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强烈的生命力。
除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李老师还介绍了一个新兴的传承方式——数字化制造。通过3D打印等技术手段,可以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体模型,再进行后续的加工和制作。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锡镶文化。在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一些其他的传承方式。比如,锡镶工作室会定期举办培训班,向有兴趣的人传授锡镶技艺;将锡镶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推广锡镶文化;与高校美术系合作,构建大学生学习基地等等。这些举措都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储存和传播具有数字化、及时化、互动化的特征,快速有效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新媒体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推动作用。李老师便将新媒体传播时效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充分运用到了锡镶的保护中来。李江玉老师所在公司构建了产、学、游、展、培、训、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线上线下互联的新型发展模式,通过电子商务、远程教学,拓展渠道、提升影响。
图为实践队员与锡镶传承人李江玉老师合照此次寻访威海锡镶的过程让实践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了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传承方式,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珍藏百年的锡镶,岁月已将它当年的光彩化为沉重的沧桑,却丝毫不能削弱它古朴的魅力。我们也相信,已经走过百年历史的威海锡镶技艺,一定可以走过下一个百年,永葆其生生不息。


 
作者:张湘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