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感岩孔之非遗,体匠心之传承

时间:2023-09-01 00:27:07 关注:
为了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深入了解贵州省金沙县岩孔街道非遗发展现状,让根植于金沙县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近青年心中,7月4日,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绣见”实践团赴贵州省金沙县岩孔街道上山村进行实践调研。
实践队员们与上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闵远威取得联系后,来到上山村进行实地探访。在闵远威书记的细致介绍下,实践队员们了解了上山村的整体情况。上山村有百分之七十的村民是苗族人,另有布依族,汉族占少部分。多数的苗族人从黄河流域迁徙而来,如今上山村留存较多的是川苗支系。
 
图为闵远威书记同实践队员交流。通讯员 龙文雪 摄
当提及上山村的产业发展时,闵远威书记表示现在上山村的发展是以农业发展为主。有实践队员表示疑问为何不将苗绣手工业作为主要发展产业。书记表示,之前没有将苗绣作为主要产业的原因是村里绣品多用于本支系的苗族人民,以盛装为主,虽然盛装价格昂贵,但耗时长,通常含有特殊含义,销售面窄,真正适应市场的较少。如果能将苗绣融入更多的产业,将苗绣拓展到符合市场的商品上去,比如香包、香囊、扇子等产品,打开销售市场,那么苗绣将成为上山村发展的一大助力。这两年上山村也为苗绣发展做了很多实事,召集当地绣娘,开办传习所,发展手工业苗绣,在贡茶古镇开设一个店铺进行宣传,扩大苗绣影响力。同时,与背带厂商合作,进行产品新尝试。了解了上山村手工业的发展,实践团成员提出是否能够同时通过旅游来促进上山村发展,书记回应,上山村位置偏远,现阶段因为交通原因,商品交流是对外交流更好的方式,未来将致力于打造出更多高质量的苗绣作品实现稳步发展,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更多创新。
 
图为正在开发打造的贡茶古镇园区。通讯员 王紫紫 摄
为帮助实践团进一步了解苗绣,闵远威书记向实践队员们引荐了村里有丰富经验的马学珍绣娘。马学珍女士曾多次外出学习交流经验,致力于传承、创新苗绣。马学珍女士热情大方地向队员们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并一一介绍了苗族盛装中腰带、披肩、珠绣、围腰、衣领等造型的不同,苗族服饰中各种图案设计的寓意以及特殊穿戴形式的内涵。当谈到学习苗绣的困难之处时,马学珍女士说道,苗绣中重要且困难的一步是刺绣之前的针线设计,一旦一针走错,就要推翻重来,每针每线都需要谨慎细致。实践团成员纷纷感叹,苗绣所需的细致巧思。在一幅未完成的苗绣上,她熟练地拿起针、亲自展示穿针引线。马学珍女士继续说道,苗绣针法要求虽高,但只要沉下心,慢慢来,就一定能绣好,之前也曾外出学习,前往广东博览会收获颇多,看到了很多新型的创意设计,为她提供了不少思路。此前也与高校方面的设计人才进行交流,如何把苗绣融入到更多的产业中是发展苗绣必须做出的尝试,也是将苗绣传承创新的重要一步。提及新一代的传承人时,马学珍女士介绍到村里的小朋友们从小学开始就上苗绣课,有专业老师进行授课,这也是响应国家政策,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结合当地特色,开展特色课程。
 
图为绣娘马学珍向实践队员讲解演示绣品制作。通讯员 龙文雪 摄
实践团队在闵远威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上山村小学,与苗绣老师进行交流。老师给实践队员们展示了小朋友们课上的绣品,队员们将小朋友们的绣品和绣娘的绣品做了对比,发现小朋友的绣品背面会有一些针脚,绣娘的绣品背面没有针脚,老师称这一步叫藏针,需要多年的刺绣经验。看着小朋友绣的一幅幅作品,上面带着他们各自的名字,实践团看到了苗绣传承发扬的希望。
 
图为上山小学的同学们。通讯员 王紫紫 摄
在此次上山村的探访实践中,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目前上山村的发展情况,看到了上山村在传承发展苗绣技艺,将现代化元素融入苗绣中所做出的努力,在与绣娘的交流中,感受到了苗绣那份“沉下心来”的匠心,在上山小学,体会到了后继有人的感动。大学生是乡村振兴、传承非遗的中坚力量,实践团成员将会发挥自己的力量打造属于上山村的文化IP,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苗绣的数字媒体宣传,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图为上山村干部与实践队员的合照。通讯员 罗乐 供图
 
作者:施熠 罗乐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绣见”实践团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