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常乐队”走进常州市录安洲社区开展“发达地区失地老人养老支持体系研究——基于常州市录安洲社区的个案研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我院何霞老师带领小组成员六人张吉、陈璐、张若瑄、周欣妍、朱乐怡、陈奕玮来到了江苏省常州新北区百丈街道下辖两个社区(录安洲社区、春江社区)进行了“互助养老”实地调研。
一、寻根楠木厅,养老文化兴
养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在面对这一现实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地域文化的巨大潜力,可以为发达地区失地老人养老支持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撑。团队来到了楠木厅,由解说员带领参观武北抗日青年训练馆,团队成员也正在厢房内切身体会彼时上课的场景。随后来到了春江印象展馆,分为春生、夏长、秋受、冬藏四部分。展馆后面便是春江书院,馆内以树干做书架及桌椅,象征着春江街道的历史久远以及文化的代代相传。
二、深入社区群,养老政策新
为更加详细的了解地方社区对于失地老人养老的政策支持,团队来到了录安洲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为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社区为老人提供定期助餐、上门助浴、家庭助医、建设老年活动等一系列服务,并详细解说了国家对失地老年人的津贴金额逐年递增等此类变化。
三、走访养老院,温暖老人心
挺过无数困难的江心洲人民,以史为鉴,结合实际生活情况,经过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民间互助的养老模式。在了解录安洲社区大致情况后,何霞老师带领团队来到了百馨苑拜访社区内的老人,团队携带米、油等慰问品入室参观,在与寄托养老院明珍阿姨的短暂交流后,团队得知在此居住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为82岁,社区在提供餐食时也会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的不同做不同的餐食,明珍阿姨向我们展示了为老年人理发,修甲等医疗用品,团队成员也切身为老年人量血压。在寄托养老院的悉心照料下,老年人的精神面貌良好。除此以外,何霞老师还带领团队随机上门拜访社区内的其他老人,询问老人“衣食住行”等生活上的具体情况,调研社区失地老人的详细信息以及社区对于老人的帮,感受到了温情满满的互助模式。
通过对常州市失地老人的养老模式的研究,可以探寻普遍意义上农村就地城镇化农民的养老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得出关键参考变量,为常州市农民养老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以及通过对常州市安置社区已经存在的几种养老机构的走访、调查、总结,探究处于失地近20年、就地安置城镇化后的农民养老问题。在探究主流互助养老模式外,适应国家的严峻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人口异地安置后的养老解决办法。关心照顾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年轻到年老的过程,关注、关心老人养老现状也是年轻一辈的责任。此次实地调研主要解决的是主流养老所忽视的失地老人的养老问题,深入社区、直面老人日常、倾听他们的心声,使得团队有发于内心的责任感,以小爱之举,暖夕阳之寂,团队成员了解到了互助养老这一新型养老模式,进一步树立了让爱传承蔓延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