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聆古城南音流韵 赏悬丝木偶匠艺

时间:2024-02-25 20:24:44 关注:

聆古城南音流韵 赏悬丝木偶匠艺

为深入泉州非遗资源,探寻“闽人智慧”和非遗文化的契合点,感受非遗文化魅力,1月16日,集美大学“拾遗臻艺 匠造芳华”实践队走进泉州南音研究社、木偶书店,感受泉州南音古韵流香,欣赏提线木偶艺术精粹。
 
一、丝竹相和,执节者歌——泉州南音
古城泉州,南音流韵。实践队走入泉州市鲤城区泉州南音研究社感受南音之美,欣赏音乐史上的“沧海遗珠”。
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又称“南曲”“弦管”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南音”是泉州文化瑰宝“五南文化”之一,是泉州文化的重要名片。南音这一古老音乐穿越了历史长河,几度沧桑歌未歇,于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琵琶弦索吟不尽,一声拍板几声萧。”泉州南音研究社成员向实践队详细讲解了南音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了由琵琶、三弦、洞箫、二弦四件构成的“上四管”这一常见的南音乐器组合,并邀请实践队队员近距离感受与体验,弦管袅袅,古韵悠悠。图为实践队队员体验南音乐器琵琶
 
实践队欣赏南音表演《望明月》,感受南音雅韵。泉州南音用低调的泉腔方言府城腔演唱,唱腔字正音准、韵律优美。南音的指谱里刻录着中国晋唐以来大量的音乐历史信息和活生生的音乐形态。千年雅乐,当今之音,通过“南音” 这把钥匙,实践队一窥盛唐的气象。
 
 
 
 
 
 
 

图为实践队队员聆听郑芳卉老师的讲解 
南音研究社社长郑芳卉老师向实践队介绍了南音研究社的由来,更从乐器组合、表演形式、曲式结构、节拍结构等方面讲解南音演奏之美。郑芳卉老师与实践队深入交流,分享了自己在南音学习中如何突破发音瓶颈的经历,强调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如何创新与推动南音发展的问题上,郑芳卉老师提到自己一是在南音基础上加入合唱因素,创新南音多声部合唱,拓展普及性,二是在南音中融入流行乐因素。“听古乐而思卧,听新乐而忘倦”,二者都是创新南音的风格,架起桥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新一代青年学子主动学习南音。
古远音律,千回百转,细腻丰富,郑芳卉老师教实践队队员学唱“三千两金”,南音文化沁入每一位实践队员的心中。南音悠延,弦乐曼妙,实践队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长撩曲中,在慷慨悲歌、一唱三叹的叠拍声中,品味南音的文化底蕴,感受南音的艺术价值和无限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泉州南音研究社成员的合照
 
 
 
二、悬丝指尖,演绎万千——泉州提线木偶戏
“刻木为人,外披以文绣,以丝牵引,宛然如生,谓之傀儡,所云木丝也。泉人最工此技。”实践队走进木偶书店,观赏泉州提线木偶戏,深入了解泉州提线木偶文化。
泉州提线木偶戏,又称“泉州傀儡戏”,古称“悬丝傀儡”,是一种具有强烈仪式色彩的地方戏曲,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经千年不间断的传承与积累,泉州提线木偶戏形成了一整套精巧成熟的操线功夫“传统基本线规”和精美绝伦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我国木偶戏形形色色,泉州提线木偶是唯一拥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木偶戏种。
泉州提线木偶剧团成员从我国木偶的分布、泉州提线木偶、木偶的历史与制作等方面向实践队介绍了木偶文化。“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木偶戏内容包含古今、内容丰富,提线木偶的生命在历史中不断拓宽。
 
 
 

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以悬丝操纵古今。提线木偶戏的表演主要依靠演师用手指牵动悬丝来完成,其精湛、繁杂而准确的操线功夫让表演惟妙惟肖,妙趣横生。小小的偶人被演员赋予生命的温度,演绎着人世间的悲欢与冷暖。木偶剧团表演了《钟馗醉酒》、《小沙弥下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操演技艺、髙亢的傀儡腔调,令现场观众荡气回肠,实践队在木偶线的舞动中切身感受民间表演艺术魅力。图为《钟馗醉酒》表演
 
为深入了解木偶戏,实践队对木偶剧团非遗传承人进行了采访,就接触提线木偶非遗技艺的契机、学习技艺中的困难、非遗技艺的传承难点等问题展开交流。木偶剧团成员告诉实践队,现在有很多人在接触这项非遗技艺,但是坚持下去很难,提线木偶的学习需要很长时间,要以初心致匠心,以匠心守初心。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木偶书店的合照
 
泉州提线木偶戏历经千年薪传而不辍,在历史的进程中,提线木偶戏已演化为泉州传统民族文化情结和地方文化的智慧结晶,小小的提线木偶承载了一个城市集体乃至数十代人的文化形态和共同记忆。两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精妙绝伦的艺术,三十多条的悬丝演绎着包罗万象的生命故事。从非遗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是这一古老戏曲赓续薪传的内在动力,非遗宣传与文化弘扬也助推其传承与发展。实践队深入了解提线木偶戏非遗文化,创新叙述方式制作宣传视频讲好非遗故事,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
 
作者:李巧楠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