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河海大学“黔行红色·民族薪传”社会实践调研团踏足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的少寨,探访了承载着红色历史印记的少寨红军桥,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亲身体验了那段峥嵘岁月的鲜活记忆。
红军桥正面(上图)
清晨,调研团一行人抵达了少寨,映入眼帘的是横跨在清澈溪流上的红军桥,它静静地诉说着80多年前的革命故事。队员们沿着桥面缓缓前行,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桥不仅是军事战略的见证,更是红军与当地侗族、苗族百姓之间深厚情谊的象征。
在桥头,调研团有幸采访了几位当地的老人,他们深情地回忆起红军过境时的情景。老人们讲述了红军如何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与村民共克时艰,留下了许多佳话。这些口述历史,让队员们对红色文化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成员在采访村民(上图)
调研团成员还与当地村干部进行了座谈,详细了解了少寨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尤其是红色旅游如何带动了当地经济,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村干部提到,少寨红军桥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这对提升当地知名度和促进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
活动最后,调研团在红军桥旁组织了一次集体朗诵,队员们齐声诵读了毛泽东的经典诗词《忆秦娥·娄山关》,以此缅怀革命先烈,表达对红色精神的敬仰之情。团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今天我们站在少寨红军桥上,不仅是重温历史,更是要将这份红色记忆转化为前行的动力,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继续发光发热。”
此次少寨红军桥之行,不仅让调研团成员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也加深了对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决心。
靳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