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是全国重要的矿产集中区,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素有“煤铁之乡”的美誉。由于矿物储量丰富,其相关产业从上世纪以来就作为阳泉市的主要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然而,伴随着这些产业的发展,阳泉市生态环境遭受到了多方面的破坏,植被破坏及水资源污染均十分严重。近年来,阳泉市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大刀阔斧地调整产业结构、迭代生产技术,同时从多方面开展生态恢复。
在完成对于煤矿有关地区的实地考察后,小组成员将重心转向当地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治理状况,前往河底镇耕地与人工林附近开展实地考察。
五谷化草木,黄土换新装
二十年前,河底镇居民为了开垦耕地,清理了大量植被,并间接导致了当地空气质量的恶化。自2014年以来,随着年轻一代选择外出务工的比例升高,河底镇人口老龄化严重,荒废耕地面积增大。面对阳泉市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曾经因过度开垦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河底镇政府展现出了高瞻远瞩的智慧与为国为民的责任感,抓住人口结构变化的当口,不仅没有让荒废的耕地成为负担,反而巧妙地将其转化为生态恢复的契机,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图1 河底镇退耕还林地块实景图
几年间,河底镇的生态面貌焕然一新,原先的裸露耕地披上绿装,大部分都成功转化为生态林,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空气质量,还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缓冲空间。与此同时,部分地块转化为经济林,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展现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河底镇政府的这一举措,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修复,更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布局,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的担当精神。其成功经验,无疑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抹亮色。
有水之名,无水之实
在充分了解了河底镇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之后,小组成员开始对于当地水资源保护情况的实地考察。阳泉、河底,这两个地名中都含有与水相关的字眼,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名字,则是因为本地曾经水资源丰富。据文献,阳泉市内最重要的河流是桃河,其流经阳泉市中心,而阳泉市内的生产生活用水则大多取自地下水;按照当地人描述,河底镇原本依河而建,故而得名。
小组成员前往河底镇曾经的河床位置,该处已经被填平,并建起公路与居民区。河底镇的水资源从上世纪开始就已经濒临枯竭,且由于目前城镇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水资源恢复接近天方夜谭。之后,小组成员前往桃河进一步调查,发现河内污染触目惊心,垃圾淤积,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华无人治理。
与陆地植被恢复工作相比,阳泉市水资源保护状况远远落后,水体枯竭与污染的现状令人触目惊心。山林川泽本为一体,若不对各种环境资源进行协同保护,生态恢复工作将难以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功。
图2 桃河实景图
总体来说,阳泉市的生态恢复工作既有令人欣喜的进展,也有亟待解决的挑战。在耕地面积荒废、人口老龄化等挑战面前,河底镇政府能够抓住机遇,巧妙地将荒废耕地作为生态恢复的契机。然而,在水资源保护方面,阳泉市的遗留问题则显得较为繁复严峻,曾经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今却面临着水体枯竭与污染的双重挑战。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阳泉市能够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协同保护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