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讯 2月2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计”益长护队的5名大二学生围绕“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与护理服务机构供给:基于中介效应与给付模式异质性的分析”主题,赴荆门市医保局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旨在深入了解长护险政策实施情况与医保工作细节,为项目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几位成员在荆门市医保局门口合照
几位成员在荆门市医保局门口合照 团队成员乘坐高铁抵达荆门后,便开启了充实的调研之旅。在实地参观环节,先后走访医保局办公区、服务大厅、政策制定与调研科室、医保信息化建设部门以及职工文化与活动区域。在医保服务大厅,成员们详细了解业务办理流程、窗口设置与便民设施;在待遇保障科,与工作人员交流当下调研项目,明晰医保政策研究重点;在信息化建设部门,认识医保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成果应用;在职工活动区,与职工交谈,感受单位氛围与员工满意度。
调研期间,团队与医保局局长进行访谈,深入探讨荆门在长护险领域的独特经验、政策推行难点及解决措施。局长在访谈中揭示:“我市在待遇支付上存在与失能等级挂钩的差异化支付方式,既精准保障参保人员需求,又规范护理服务行业、体现公平公正的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的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同时,小组成员与一线员工交流并发放调查问卷,广泛收集基层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看法、理解以及宝贵意见建议,共收集问卷700份,有效问卷635份。结果显示,在待遇给付模式满意度方面,超48.13%的受访者选择“一般”及以下评价,主要集中在给付金额不足与服务可获得性差等问题;照护方式上,约89.32%的人倾向居家照护,成本低和家人陪伴是主因。通过问卷分析,为深入研究长护险政策与护理服务机构供给的关联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为后续政策优化与实践发展提供方向。
此次调研活动得到了荆门医保局的大力支持,采用实地拜访、采访、拍摄记录等形式,全面深入了解荆门市医保工作。“活动中的某些细节让我们明白,政策不只是文件,更是守护尊严的温度。”队长卢怡静感慨。此次调研预期成果将助力完成大创中期检查报告,为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研究添砖加瓦,推动行业发展。
本次调研形成的《长护险政策传导白皮书》已通过中期评审,创新提出的“给付杠杆模型”为优化护理资源配置提供新范式。研究团队表示,将基于荆门经验构建政策仿真系统,助力长护险制度实现从“保障失能”到“赋能护理”的范式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