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科普-对精神障碍的歧视

时间:2024-03-02 14:58:26 关注: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家长说过这句话:“那谁是精神病,疯子一个,你千万离他远一点!”因此在很多人心里,精神障碍患者也就与“疯子”画上了等号,并戴上了“速速远离”的标签。一项于2019年开展的调查显示,认为“精神障碍患者无社会价值”、“精神障碍患者常有暴力和攻击行为”、“应该回避精神患者”的人数均超过三分之二,可见大众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普遍印象。事实上,精神障碍分类多样,精神障碍患者也没有大众眼中那么可怕,但人们的消极印象却造成了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康复、回归社会、恢复正常生活的巨大障碍。
 
大众的歧视从何而来?
人性的必然反应从人性的角度分析,社会歧视产生的原因是认知者群体与认知对象的明显差异及人的排他本能。
精神障碍知识的缺乏:大众往往不能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对精神障碍患者产生成见,认为患者是可笑的、无能的、有暴力倾向的,导致了对患者的歧视和排斥。
标签效应人们往往根据对精神障碍的消极认知给精神障碍患者贴上“标签”,将患者从一般人群中划分出去,由此产生贬低和歧视。当公众普遍采用贬低或歧视的态度看待精神障碍患者时,患者便会将外部的负性态度内在化,感到羞耻或相信自己与别人不同,形成“病耻感”,进而引发一系列消极影响。
再社会化不完善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的整个阶段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精神卫生机构将精力主要集中于医学方面的治疗,而忽略了帮助病人重新建立起完整的人格及行为模式,使患者出院后难以适应社会,受到更多的社会歧视。
 
作者:牧冉、学飞、浩盈、冠峥、馨蕊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