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一叶茶”社会实践队深入日照南湖马陵春茶叶园,探索科技富农与精细化生产的融合实践,本次实践重点学习茶园科技与防止病虫害。
在冬日的暖阳下,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的“一叶茶”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日照南湖的马陵春茶叶园。此次社会实践的核心目标是深入理解科技富农策略在茶园管理中的应用,并特别关注病虫害防治与茶园精细化生产模式的科学实践。
马陵春茶叶园的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实践队,并引领队员们走进了茶园的核心区域。在这里,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茶园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集约化生产模式进行病虫害防治。他强调,病虫害防治在茶树种植过程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品质和茶园生态环境的稳定。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能够保护茶树免受病虫害的侵害,确保茶叶健康生长,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而该茶园所用的这些防治方法都是基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确保了防治效果的最大化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茶园遵循“春虫秋防”“茶树间作”的科学原则,并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
“春虫秋防”利用了害虫的生命周期特点,通过打断其繁殖链,有效地控制了害虫的数量,保护了农作物免受虫害侵扰。即在秋季,即害虫的产卵期,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害虫的繁殖,从而预防来年春季害虫的大规模爆发。
“茶树间作”即在茶园中,将茶树与其他有益树木进行间种,形成互补的生态系统。这种间作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同时利用不同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提供遮荫、改善土壤、吸引天敌等,来优化茶树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最终实现茶叶的优质高产和茶园的可持续发展。与茶树间作的树种也经过精心挑选,柏树和百日红等树种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柏树四季常青且不易招引害虫,冬季为茶树提供了有效的防风保护;而百日红则以其独特的香气吸引着害虫的天敌,进一步减少了害虫对茶树的危害,此外,百日红还有较大的商业价值,为茶园的资金流转进行保障。
图为茶园使用的诱虫灯 通讯员 宋泽如 摄
图为负责人为实践队员介绍粘虫板 通讯员 宋泽如 摄
生物防治作为首选,通过引入天敌和使用生物农药,有效减少了害虫的数量,同时保护了茶园生态的平衡。物理防治则利用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如茶园在多处设置“诱虫灯”,这些“诱虫灯”在夜间亮起,利用害虫的向光性,吸引特别是蛾类等害虫。茶园还利用“粘虫板”进行物理防治,“粘虫板”可以粘住较大的茶树的天敌,如麻雀、绿叶蝉等,这些天敌一旦被粘住,就无法逃脱,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害虫在茶园中的数量,保护了茶树免受虫害侵扰。进一步减少了害虫对茶树的威胁。而化学防治则是在必要时采用,但茶园严格控制农药的种类和使用量,确保茶叶的农药残留量符合最严格的标准。并且茶园坚持不打除草剂,让茶树底下的植被自然生长,形成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屏障。这片绿色屏障不仅美化了茶园的环境,更为茶树提供了一道天然的保护层。负责人解释说,相比较青草而言,茶对于害虫来说是有苦味的,因此害虫更倾向于吃草而不是吃茶。这种自然的生态平衡使得茶树能够在不打农药的情况下健康生长。
在实践过程中,“一叶茶”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富农与精细化集约化生产的融合之美,这里的每一株茶树都得到了精心的照顾,每一项管理措施都基于科学的依据。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更保护了茶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社会实践让“一叶茶”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收获颇丰。队员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更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期待。社会实践队员们将把这次社会实践的所见所闻所学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为推动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 通讯员 宋泽如 摄